【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丁雅栀】大漠观星、戈壁探秘、名校访学……随着暑假的临近,五花八门的研学旅行也随之升温。近年间,脱胎于夏令营、冬令营,逐渐走俏的“研学游”已成旅游市场快速“起飞”的风口之一,而“研学旅行指导师”也成为人社部公示的新职业之一。当前,研学旅行产业呈现哪些新形态?其“目标客群”——青少年乃至学龄前的儿童们,是否能通过研学行程,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销量环比增长4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在返京的路程中发现,一大早,车站就已经挤满了一波又一波出省研学的学生团,高铁上,中小学生几乎占满了整个车厢。其中一个研学团的领队老师告诉记者,现在是暑假前的研学小高峰,很多研学计划都安排在这个时候。
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就曾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随着“研学游”的内涵不断丰富,研学旅行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市场也不断扩容。去哪儿大数据显示,6月至今“研学游”产品销量环比增长4倍。
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旅游产品和常规教育内容,“研学游”将旅游和教育有机结合,寓学于行、寓学于游,兼具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当前的“研学游”项目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当天往返的城市研学产品,如博物馆研学、科学自然探索体验等,据体验者反馈,研学感受与“一堂校外课的效果类似”;第二种是跨省市的“多日游”产品,行程大多会覆盖一些古迹名胜或高校访学等环节,部分产品因“游多学少”被家长诟病;第三种则是以集训、主题教育为核心的夏令营,往往有专业导师带队,教室、食宿条件相对完善,但也不乏部分教培机构悄悄植入“学科培训”,成为“学多游少”的补习班。
《环球时报》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不论哪种形式,这些研学团均价格不菲且产品价格差距很大。以一日游、半日游为主的研学项目价格多为数百元至上千元,多日国内跨省市研学项目基本在数千元至上万元。
变相“割韭菜”需警惕
热闹的表象下,一些研学旅行产品悄悄变了味:有的只研不游,变成变相的异地辅导;有的多游少研,家长花费了远高于正常旅游价格的团费,研学旅行却成普通旅游。社交平台上,网友们掀起了对研学旅行的讨论。不少给孩子报过“研学游”的网友吐槽,称这种旅行产品已成为“割家长韭菜”的工具。
前不久,家住武汉的吴女士带着孩子参加了当地小学组织的研学活动。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两天一夜的行程没有什么收获,在车上待的时间比研学的时间还长,全程都在赶进度,“体验非常差”。
今年4月,一位来自佛山的家长在社交媒体上连发12问,就研学“乱象”提出质疑。他在视频中表示,他女儿就读的私立学校组织小学生到香港“微留学”,活动5天,收费5980元,远高于行程的实际采购价。而“研学”内容及行程极其模糊。此外,这位家长还提出了协议书是否存在霸王条款、如何保障学生安全、收费账号为个人账号等问题。两条视频播放量近千万,获近70万点赞,引发不少家长共鸣。
火爆的研学旅游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商家入局。《环球时报》记者在某平台搜索“研学旅行”产品时注意到,很多旅行社都推出了相关产品,与其他旅行产品相比,研学旅行产品的价格普遍高出许多。点击查看行程安排详情页,记者发现,大多数产品只是设置了参访高校的行程。为了解参访高校的具体内容,记者致电几家旅行社,得到的回复都是:孩子们将进入校园参观,和高校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但不保证会安排讲座,也不保证开设体验类课程。
对此,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王琢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一些旅行社没有足够的资源,又想搭“研学游”的便车,在线路里加上高校打卡,就能将普通的旅游产品包装为研学旅行,并按研学旅行收费。
什么样的研学旅行才算兼顾“学”与“游”?王琢进一步分析道,真正兼顾“研学”和“旅行”的旅行社或机构往往对当地资源端把握得特别深,具备把深度研学与旅行深度绑定和结合的能力。“举例来说,比如有的研学机构在新疆、青海开设了研学旅游线路,他们会邀请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或研究员带孩子们看各种地貌和垂直生物带,用妙趣横生、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孩子科普相关知识,他们也会引导孩子们时刻注意周边景象的变化、自己身体的变化,让孩子们亲身体验。”
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研学游”需求爆增,研学旅行指导师人才的供给不足也是导致当前“研学游”产品价格普遍偏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016年12月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提出,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研学旅行指导师”,负责制订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并提供研学旅行教育服务。2022年6月,“研学旅行指导师”成为人社部公示的新职业。然而,在《环球时报》记者致电多家旅行社,咨询研学旅行产品中是否配置了研学旅行指导师时,有的旅行社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有的旅行社避重就轻,只强调随行导师有教师资格证。
王琢认为,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目前不同机构对“研学旅行指导师”有不同的认证方式,对这一职业的社会普遍认可度相对偏弱,“如果教育部门和文旅部门达成一致,并推行统一培训和评定,这一现象会有所好转。”
在《环球时报》记者的调查中,也有不少家长对部分“高品质、收获大”的优秀研学产品表示了肯定。而这类产品往往是一些高水平导师在“大语文”教育背景下,精心打磨讲义并与孩子积极互动后的成果,具有“小而美”“成本高”“难复制”的特征。
对此王琢认为,越是高知识含量的产品,越需要专业人员的精心研发,成本也相对较高。为了避免产品被轻易抄袭,供应商不得不筑起高价的壁垒作为自我保护的手段之一。王琢建议,“研学游”的健康发展应借助行业协会,不断出台指导意见并规范市场环境。此外,也需相关研学服务机构秉持教育初心,以产品研发为核心,结合旅行目的地的资源禀赋以及目标受众群体的特质,不断推出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因地制宜推出有竞争力的课程产品。
相关链接:
北美:父母的准备工作接近疯狂
据《纽约邮报》6月23日报道,个性化的露营物品(bunkjunk)已经成为美国夏令营参与者们的地位象征。在社交平台上,# bunkjunk标签的点击量已超95.3万次。“从高端服装与运动鞋,再到装满高级糖果的袋子,这些父母为孩子们参加夏令营所做的准备接近疯狂。”
娜塔莉·利伯曼是一个7岁女儿的妈妈,她为了给孩子准备一场完美的夏令营,几乎花了整整一年。利伯曼准备的物料包括扎染装饰、印有字母组合的贴花、用于标记水瓶、洗漱用品、枕头等等。她告诉《纽约邮报》,她的花费在4000到5000美元之间。
欧洲:项目不多却吸引全球青少年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位于英国和爱尔兰本地的夏令营项目并不多,却因不同主题吸引着全球多国青少年群体。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报名价格高昂但极具特色的夏令营项目,有的甚至两周就价格高达2900欧元。
比如,马术夏令营每年接待了近20个国家的青少年。爱尔兰顾客每周收费1450 欧元,海外顾客每周收费1650 欧元。探险主题的夏令营会安排峡谷行走、射箭、丛林生存等技能性培养项目,此外还有关于电影制作和表演、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研讨的夏令营。这些项目更接近于“研学”本身。
中东:可持续发展话题成为风潮
在卡塔尔,“可持续发展”是最受欢迎的研学主题之一。据卡塔尔媒体“半岛网”报道,中东和非洲地区的领先金融机构在多哈组织了“可持续发展艺术夏令营”,鼓励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提供不同的艺术课程和创意活动,如设计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储蓄罐等。
在阿布扎比,中东地区最大的国家水族馆也向5-13岁的孩子们开放夏令营项目。据阿联酋《海湾新闻》报道,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可以学习种植、观察微生物,并通过游戏了解垃圾分类。此外,参与者还有机会与动物和鸟类互动,帮助海龟清除胃里的垃圾,身体力行绿色发展理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