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世界滚动:实力强大的清朝为何在缅甸屡屡碰壁?

时间:2023-06-03 15:11:00     来源:顶端新闻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动用武力10次,包括征蜀西大金川、平定准噶尔、征大小和卓木,御缅甸四役……

乾隆皇帝平生最骄傲的事情莫过于他的十全武功,但对于其中的清缅之战,乾隆皇帝多少有点愤意难平,到了晚年都耿耿于怀,曾满是遗憾的说道:“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

不成功之处就在于当初清朝对上缅甸可是吃了好几场败仗,一直是久攻不下,最后只落得个惨胜,得到的也只是缅甸名义上的臣服。


(相关资料图)

那国力强盛的清朝为何会在缅甸屡屡碰壁?

清朝和缅甸的交往

在清朝建立之初,缅甸和清朝的接触其实很少。

到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帝逃亡缅甸避难,平西王吴三桂率清军入缅,缅人遂交出永历帝,这就是清朝和缅甸最早的一次接触。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清朝和缅甸的关系还处于停顿状态,并没有深交,《清史稿》记载为:“缅自是不通中国者六七十年。”

当时清朝忙着巩固自身的政权,实在是无暇顾及西南边疆,对缅政策基本就是安边保疆,默认了缅甸对猛密、木邦等地区土司的控制,以此避免和缅甸发生冲突。

此后到乾隆十五年,碍于国内局势的压力,缅甸东吁王朝才派使者到达北京,上御太和殿,受缅甸国使臣朝贺。

从这之后,清朝和缅甸就正式建立的宗藩关系,缅甸归属于清政府的管理,向清朝称臣纳贡。

不过乾隆皇帝当时也知道缅甸主动遣使入贡就是为了借助清朝的力量维持王朝的权威,所以乾隆皇帝对缅甸的入贡并不是十分的热心。

在清缅确定宗藩关系后不久,缅甸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内乱,随着桂家部落联合没孟族的起义,东吁王朝很快就走向了灭亡。

夺取政权的孟族因憎恨缅族,对缅族征赋苛虐无比,还采取武力镇压缅族的军队,激起了缅族的强烈不满。

这时,上缅甸的雍籍牙打着复国兴族的旗号发动了反抗孟族的武装斗争,并成功击败孟族,建立了缅甸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贡榜王朝。

清朝对于缅甸的这一场动乱相当平静,完全保持中立态度,乾隆皇帝收到消息只是批了个“览”字,没有干涉此事。

雍籍牙统一缅甸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政权,让贡榜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成了中南半岛上的强国。

国力增强的同时,贡榜王朝的野心也愈发的大,很快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先后进攻曼尼坡、暹罗和老挝。

通过武力扩张,贡榜王朝的版图空前扩大,成了东南亚地区名副其实的霸主,侵略性极强,试图和清朝分庭抗礼,后人评价为:“当乾隆时,西南缴外,缅甸最强。”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东南亚的小国都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缅甸征讨的人,遂希望大清朝能出手制止缅甸的攻击。

另一方面,强大起来的缅甸和天朝上国清朝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是日益加剧,乾隆二十三年,缅甸军队攻占缅北木邦,从此不断的骚扰云南边境。

乾隆三十年,缅甸军队就以追捕缅属孟艮吐司召孟容之子召丙为由,侵入云南车里九龙江、橄榄坝一带,景栋、整卖、孟连等地方相继被占领。

而最初云南地方官员对缅甸的不断骚扰和侵袭多是以“不开边衅”为首要原则,不愿在西南边境滋生事端。

这种态度在缅人看来就是软弱,遂愈发不重视清朝,变本加厉的侵袭西南边境,以至于激怒清朝,爆发了清缅战争。

乾隆皇帝本以为大清一个宗主国教训缅甸这个藩属国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没想到是清军对上缅甸却是接连吃瘪。

清缅战争

在缅甸频繁的生事中,乾隆皇帝也逐渐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对缅甸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谕旨告知云贵总督刘藻:“此等丑类,野性难驯,敢于扰害边境,需大加惩创。”

刘藻接到乾隆皇帝的奏章当即就调兵进剿缅军,清缅战争正式爆发。

不过刘藻是文人出身,根本就不熟悉军中事务,难以约束将领,《征缅记略》中记载为:“兵将闻之,益以选儒不堪用,是以师久无功。”

面对缅军的侵扰,清军出师不利,莽匪依旧窜入猛棒等土司地方,肆行焚掠,战事一直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基本都在云南境内进行。

在向乾隆皇帝上报战事时,刘藻还误称参将何琼诏等人在对战中已经阵亡,结果何琼诏等人只是遇贼失事,不久后就回到了营中。

当普洱城几乎陷落时,刘藻用400里加急给乾隆传递了这个紧急军情,乾隆收到刘藻传来的战报是大为恼火,责问他:“如此军机,何不即用六百里飞递?”

对于刘藻的频频失误,乾隆皇帝直接将刘藻降职为湖北巡抚,另派杨应琚为云贵总督。

在杨应琚到任之前,依旧由刘藻全权处理对缅事务,结果他对军情依旧是束手无策,最后被乾隆皇帝革职查办。

乾隆三十一年初,还没等杨应琚正式接任,惊恐交加的刘藻就自杀谢罪,这更是引起了乾隆皇帝的雷霆大怒,称:“今伊无故自刎,实由自取,不可不加以严惩。”随即下旨严禁其家人为刘藻刻碑立传。

在这之后不久,杨应琚到任,在他的带领下,侵扰边境的缅军很快就四散逃脱,乾隆皇帝为此特意下令嘉奖杨应琚。

杨应琚得到了乾隆帝的嘉奖后愈发想有更大的作为,他不光是要把缅军赶出云南境内,还在被缅甸控制的木邦驻扎,准备发兵征缅开边拓土。

没想到的是,清军兵败被缅军反攻,清缅战事也被扩大,为此后世多批评杨应琚是贪功冒进,妄开边衅。

面对严峻的军事形势,连吃败仗的杨应琚向乾隆皇帝谎报军情,称西南局势大胜,被乾隆帝察觉后,杨应琚被革职问罪,回京后被乾隆帝赐死。

刘藻和杨应琚两个人在清缅战争中的失败让乾隆皇帝下定决心重新派了武将出身的明瑞为云贵总督。

乾隆皇帝对明瑞是很有信心的,甚至在战事没有结束之前,他都考虑到打败缅甸之后如果管理西南边疆。

除了派出最能战斗的将军,乾隆也对此次征缅所需的人力、物力、钱粮都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这其实也代表着清军要全面进攻缅甸的信号。

可惜最终的结果还是让乾隆皇帝大失所望。

明瑞最初带着两万多兵力确实是大破缅军,斩首数千级,生擒百余人,一时之间是军声大振。

但随着大军深入缅甸境内,由于当地的地形复杂,瘴气丛生,粮食渐缺,明瑞军又经常受到小股缅军的偷袭,最后在小猛育被围。

明瑞在突围时身受重伤,援军又迟迟不到,明瑞最终战败身死,这宣告着清军对缅甸的进攻再一次失败。

清军的三次失利让乾隆皇帝深感震惊,在处置延误战机的将领之后,他又开始准备第四次反击。

屡屡碰壁的清军

乾隆皇帝令大学士傅恒为这次征缅的总指挥,另设有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鄂宁为云贵总督,并调动八旗劲旅对缅甸进行一次彻底的进攻。

可见经过前几次对缅的失败,乾隆皇帝对这次缅甸之战是前所未有的重视。

到乾隆三十四年,傅恒率清军抵达云南,随后督造战船,从水陆两地进攻缅甸境内,缅军几乎是一触即溃。

在清军攻占新街之后,缅军退守到老官屯,双方在这展开攻守大战,清军久攻不下,缅军则时固守不出,形成对峙局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军除了作战时的伤亡,染上瘴气的士兵也很多,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等人都相继患病死去,傅恒自己都腹泻染病,情况对清军愈发不利。

缅甸那边还在和暹罗打仗,国内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内忧外患的缅甸随主动遣使议和,乾隆皇帝知晓战况后也同意了和谈,称:“以此观之,撤兵为是。”

由此,清朝和缅甸握手言和,随着《老官屯和约》的签订,清缅战争正式宣告结束。

在四次对战缅甸中,清军可以说是屡战屡败,最后也只是落了个不输不赢结果,难怪乾隆皇帝会说征缅不算成功。

至于清朝为何在缅甸屡屡碰壁,首先一个原因就是情报传递失误的问题,乾隆皇帝对缅甸局势的了解主要就是通过边境官员的奏报,所以奏报的真实与否势必会影响乾隆皇帝的指令。

最初缅军侵扰云南边境时,云贵总督给乾隆上奏时只是说:“木梳夷人往抢耿马,现已剿败擒治。”将缅军称呼为莽匪、木匪。

这让乾隆皇帝很长时间都以为侵扰云南边境的是一些贼匪,根本没有意识到那就是缅甸的军队,

在前两次征剿缅军的时候,乾隆也只是将那当作是普通的剿匪,所以他明知道刘藻是一介书生,不谙于军旅,还是派了他负责击退缅军。

在清军的选用上,前期对上缅军的基本上是云南当地的绿营兵,而绿营兵在清军中就属于战斗力比较弱的队伍,军纪松弛,对上缅军自然也是处处败绩。

乾隆皇帝对绿营的习气也有所了解,曾言:“绿营积习浮诞不堪,故西陲用兵,全未借此辈也。”

乾隆对绿营兵的战斗力存疑,但还是用了他们,同样是认为他们剿匪尚有余地,这其实就是情报失误造成了乾隆皇帝对局势的误判。

到明瑞征缅的时候,乾隆才真正搞清楚了那些侵袭边境的“木匪”、“莽匪”就是缅军,这时乾隆正式下决心要征服缅甸。

不过缅军的战斗力是相当可观,武器装备也不输于清兵,甚至还远超于清兵,所以在和缅军的战争中,清军打的也很是艰难。

明瑞战死之后,耿马土司就向边吏报告了缅军当时用的武器有很多是西洋人造的枪炮,明瑞就是被枪击伤而非刀箭。

这时,乾隆皇帝才对缅军的战斗力有所了解。

到傅恒征缅的时候,各方面准备就比较充足,派的是满洲兵、索伦兵、厄鲁特兵等等精兵锐将,后又增加了4000多火器营兵。

豪华的领导班子加上大规模的调兵拨款,这看起来准备的很完美,但这些还是挡不住天然形成的瘴气。

缅甸和云南的气候都很湿热,从外省调来的军队很难适应当地的水土气候,士兵伤亡严重,染瘴病故的人也很多。

这种作战环境也是清军屡屡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再加上缅甸境内战场地形复杂,后勤补及困难,稍有不慎就会身陷囫囵,最后双方议和才是更好的选择。

结语

从一开始,清朝对于征缅这件事就是准备不足的,在清朝眼里,缅甸一直就是个蛮夷小国,他们自然没有将缅甸放在眼里,这种轻敌思想就放纵的缅甸屡屡侵扰云南边境。

起初清朝对于缅甸不痛不痒的侵扰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以守代攻、息事宁人的政策,结果就被野心勃勃的缅甸打了个措手不及。

在清军被动反击缅甸和主动征缅的过程中,轻敌、对局势的误判,缅军出人意料的战斗力、难以适应的气候条件等等都对战事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清军对上缅军屡屡碰壁是难免的,要想真正打服缅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对于清缅战争,很难说是清朝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但可以肯定的是,乾隆皇帝最后同意和谈是一个明智且理性的决定,这让清朝和缅甸恢复了正常交往,稳定了当时的西南边境。

参考文献:

[1]毛春林.清高宗与清缅关系的变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3(S1).

[2]任燕翔.乾隆时期清朝对缅政策述论【D】.山东大学,2007(03).

[3]刘雪萍.清缅交往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3,No.677(35):217-218+221.

[4]刘幸.清朝中后期中缅宗藩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02).

X 关闭

最新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