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世界速讯: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何对云南地区如此执着?

时间:2023-06-27 12:01:24     来源:水一白聊历史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国家之后,之后历朝历代的帝王似乎总有这么一个"大一统"的政治理想,对于历史上管辖国的领土,要不惜一切代价收回到自己的统治范围。

而这种"大一统"的思想发展到明清时期尤其明显,我们都熟知的元、明、清是不同名族统治和更替的王朝发展阶段,因而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

不管是明朝初期朱元璋从服饰、思想都要从元朝的"阴郁"中脱离,还是清朝时期从康熙、雍正到乾隆时期一直在致力于收回台湾等,都是"大一统"思想的具体表现。而今天我们主要探究的是明朝时期对于云南地区的征服、以及朱元璋为何对云南地区这么执着。

一、明朝处于一个历史认同观念兴盛的时代:"从大一统"到"天下一家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历史认同的观念无非就是在与以往历史中不同的观念,就说秦始皇时期的"大一统"观念,虽然实现了统一,但只是同民族的统一,那些边疆地区的民族仍然被认为是蛮夷,因而这一时期的大一统更加强调国家领土和疆域上的统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到明清的时候大一统已经演变到政治方面,统治者更加致力于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在《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一书中,钱穆指出,明代士大夫阶层大都"仅言开国,不及攘夷",文人阶层"心中笔下无华夷之别"。


(资料图)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无论是从统治者还是到朝中大臣,以及社会主要代表阶层文人和士大夫,对于华夷统一的历史认同观念在明朝时期都已经发展成形,我们将这一时期对于国家统一的观念称为"天下一家"。

而这两种观念的不同之处可以通过秦始皇和明太祖朱元璋明显的看出来,秦始皇时期的大一统的观念显然只是局限于领土上的统一,这种思想认为只要领土归于本国的统治范围内,这些地区所属的百姓们自然也就成为了其子民。

无论是不是同一个民族,或者说同一个民族就会有优越感,而其他民族只能作为附属国或者是朝贡国被称为蛮夷,它并不在意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的统一通知,只要最后能够实现对于天下的大一统就算到达目的了。

而明清时期的天下一家显然已经不是单纯的领土管辖上的大一统了,统治者认为天下百姓不分民族应该亲如一家。

这已经表明统治者的统治和管辖并不局限于表面上的地区,而是要深入到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治理,使得其他民族的人们也一样能够成为本国的子民,统治者率先提出华夷一统的思想,经过教化,使得这种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二、恩威并施:征服云南之路

朱元璋对于云南的统治和征服恰好是这两种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显著差异的历史认同观念的生动运用和体现。

1.以相对和平的方式软化云南,稳固政治根基

云南地区在明代之前是长期维持着独立、半独立状态的,元朝时期曾在云南地区设立土司,进行过短暂的统治,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开辟云南地区版图的王朝,虽然如此,其在云南地区的统治同之前的王朝也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异。

中央地区对于偏远的云南地区根本顾及不到,只能派遣官员在当地设立相关机构实施挂名统治,而云南地区地势险峻,又是远在中央监视不到的地方,所以这些被派遣到云南地区的官员最后都会成为地方割据势力的主要力量,这一点从隋唐历史中并不难看出。

而朱元璋即位初期,社会仍然处于元朝残暴统治的余韵中,百姓生活民不聊生,社会政治经济都需要重塑。

所以在这样的现实情况和云南地区的历史背景之下,朱元璋选择了相对和平的方式试图软化与云南地区的关系,最终目的自然还是为了将其收入囊中,并入统治版图,实现当时大一统的政治理想。

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的确可以被称为明君,他能够体谅百姓生活的艰苦,也认同多民族亲如一家的统一观念,所以对于云南地区的征服,他选取了十分温和的方式进行。

或者说为了在他即位初期稳住打下来的大明江山的版图,他没有贸然的发动战争,荼毒百姓,将民族之间的矛盾加深,尽管他对于大一统的政治理想也是十分狂热的。

但是云南似乎并没有想要归属明朝统治的想法,这个地区已经自己独立统治了十几个世纪之长,他们更愿意自己统治和管辖,不涉及到明朝的统治中。

所以明朝的"缓和"被拒和云南地区的起义令朱元璋意识到,如果不以武力方式统一云南,未来在想要建立自己的统治就更加难了。

2.以相对激烈的改革教化云南,统一中华版图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1381年9月,朱元璋同秦始皇"大一统"一样,以十分激烈的战争和改革开始了对云南地区的攻陷和征服。

派遣30万兵力进攻云南地区,不到半年的时间云南地区完全被攻下,隔年,明朝在云南设立了宣布政使司和云南都指挥使司,告示安民,恢复占领地区的秩序,自此朱元璋开始了对云南地区的统治。

他先是派自己的养子沐英镇守云南,设立土司,此后沐氏世世代代镇守此地,确保了对云南地区的绝对统治。

其次朱元璋在云南地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改革,先是学习了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将元朝时期和云南地区历史上的思想文化全都毁尸灭迹,然后大量修建民族学校,让他们重新开始学习儒家思想文化,兴办官学等有力的改革措施。

除此之外,对于云南地区也推行科举考试,使得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原文化逐渐渗入边疆的民族地区。

三、本质上还是为了实现统治者收揽人心和扩大统治根基的目的

不光是明朝时期朱元璋的一些政策,清朝时期统治者也有相关的民族政策,但本质上他们并不是为了当地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之所以修建道路、发展教育,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彻底确立在云南或者说是偏远地区的统治。

而朱元璋既有"华夷天下一家"的观念和思想,又不愿意耗费一兵一卒实现自己对云南地区的完全统治,所以选择在思想上教化百姓,使得他们最后与汉族同化,最终还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根基。

另一方面统治者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约束人们的思想,通过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一些封建道德观念来束缚人们的观念,借此减少云南边疆地区与中原统治的对抗,不仅能够减少战争对社会政治经济和百姓生活带来的荼毒,也能使得边疆维持安宁,扩大统治范围,实现社会统一和安宁。

自然,按照现代的思想观念来说,"要想富,先修路",明清时期统治者在云南地区推行的这些举措,无论是兴办教育、大办官学、推广义学,在客观上都促进了云南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繁荣。

但是在统治者的角度上来看,这种举措无非就是为了自己的统治在铺路,甚至不惜烧毁本地的文献、书籍来为教化当地民族做基础,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多民族的发展并没有益处。

此后汉族人口的大量向云南地区迁移,加上改土归流的影响,直接确立了中央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实现了封建地主阶级在边疆地区的统治。

最终的结果是云南地区的汉化,直接原因除了之前明王朝在云南地区的思想教化之外,是因为明王朝向云南的大规模移民,汉族人口数量又多,云南地区的人们已经有了能够接受这些汉族生活习惯的思想基础,所以云南地区汉化就比较容易。

所以似乎明朝在云南地区的统治已经十分成功了,最终云南成为了汉地十八省之一,成功的落入了明王朝的统治麾下。

四、结论

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明朝时期的朱元璋、还是刚刚完成"大一统" 的秦始皇,又或者是清朝时期的康熙、乾隆和雍正,他们对于多民族的管理、统治和治理,最终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统治利益和政治理想。

虽然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边远地区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或者危害了本土思想文化的进步,最终无非都是为了稳固统治者的王朝罢了。

参考文献:

云南为什么在明代之前长期保持独立、半独立状态?

明清时期大一统政治与历史认同观念

明代云南民族教育及其借鉴意义

X 关闭

最新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